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类专业群教学团队隶属学院机电工程系,自1979年创建以来,团队秉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人才为宗旨”,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师资、科研、教材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1.教学团队专业建设情况
机械制造类专业群教学团队自创建以来,先后承担了轻工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十几个专业的建设工作。近几年,团队在就业部门的协助下,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成立了由企业行业管理、技术、售后服务等方面人士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建设指导。通过对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分析,不断进行专业调整,目前团队重点承担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四个专业的建设工作,其中,数控技术专业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紧缺人才试点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2.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机械制造类专业群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0人。为提高教学团队师资整体水平,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确定了“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基本方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青年教师培养情况
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学院大力支持,出台了《关于师资培训的暂行规定》、《关于鼓励教师攻读研究生的规定》、《关于对青年教师、新调入教师实施导师制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近五年, 2人获博士学位、 7人获硕士学位,采取“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部分青年教师已成为团队中的骨干力量。
(2)引进技术专家和行业能手情况
几年来,机械制造类专业群教学团队引进多人次技术专业和行业能手,增强了团队教学、科研、技术服务能力,适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刘士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船用机械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船用锅炉及压力容器专家组成员。先后承担过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和多项国家基础科研项目,主编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003被编入《中国专家大辞典》,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士文有十几年的工厂实践经验,担当过企业设计员、技术负责人、厂长等工作,是机械制造行业的专家,1996年到我院工作,为团队发展做了大量细致工作。
(3)“双师型”教师培养情况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除加大从行业、企业引进人才力度外,采取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各种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双师”素质。近几年,派出10名青年教师到营口市冠华复印机有限公司、辽宁马勒活塞有限公司、大力汽保等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派出30余人次参加数控编程技术、数控机床维修技术、模具设计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双师”素质培训。团队中全部教师都能独立承担1-2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指导,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在进行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并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在同时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聘请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顶岗实习师傅。
3.教学团队教学改革情况
教学团队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工作,进行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教学团队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06年,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采取企业冠名方式进行合作人才培养,现有“马勒班”、“冠华班”、“银珠班”等6个冠名班。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各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由学院与企业共同承担,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场地、设施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经过两年的实践,积累了合作办学的经验,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第一手可借鉴的资料,同时通过“订单式”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得到了全面的理解,专业技能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2)课程建设与改革
教学团队以精品课程为龙头加强课程建设,实现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需求“零对接”。邀请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工作,按照职业技术能力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根据培养目标,整合现有课程内容,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界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模块化,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进方式,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增大选修课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专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各专业在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比例均达到50%以上,数控机床维修技术等课程的教学移置到企业车间,实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现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普遍提高。
(3)“双证书”培养
为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教学团队自2003年开始将职业能力培养纳入正常教学,开设数控工艺员、中级制图员、中级钳工、中级汽车维修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毕业生中有95%的学生获得1-2门职业资格证书。
(4)教材建设与改革
为适应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目前所有专业的教学均使用教育部推荐的适合高职教育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团队中教师积极参编和自编教材,进行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建设,参编教材6本,自编教学讲义10本,自编实训指导15本,开发教学软件12个。
(5)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团队积极探索适合各专业、课程特点的考试方式,采取笔试、机试、口试、技能操作、产品评定、过程考核、证书考核等多种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以改革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考核中,采取产品评定方式,以学生实际制作工件的质量和效率作为本门课程成绩评定的依据。
4.教学团队的教学条件
机械制造类专业群教学团队现已有院内教学用实验实训场所19个,可完成数控车操作、数控铣操作、机械软件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校外实训基地20个,可满足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工作。校内外实训场所(基地)完全可满足教学及教师科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