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建设理念
化工专业群教学团队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人才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发挥团队的技术优势,以科研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以生产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了一支发展目标明确、合作精神良好、梯队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的化工专业群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的分工
化工专业群教学团队由12人组成,其中硕士研究生毕业3人、本科毕业8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硕士在读1人。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5名,高、中级职称比例为7:5,具备良好的学历与职称结构。
我们充分认识到:在一个成功的团队中,必须使全体成员树立全局意识,调动每一名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一名成员的智慧和力量,以此保证团队具有高效率。为此,根据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专长进行了分工。
常桂霞: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建设总体规划,科研项目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青年教师,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杨 哲:团队带头人,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负责科研项目开发及技术咨询,教学资源建设,培养青年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李永红: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培养青年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张艳华: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培养青年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李 鹰: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骨干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鞠 露: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骨干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李 晶: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王凤珍:负责所有实验课的药品、仪器准备工作、实验室管理,职业资格认证
徐 松: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汪 复:负责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实训指导,科研项目开发及技术咨询,培养青年教师,实训基地建设
张 帆:负责科研项目开发及技术咨询,培养青年教师,实训基地建设
李景波:负责染整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指导,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青年教师
李永红: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培养青年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张艳华: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培养青年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李 鹰: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骨干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鞠 露: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骨干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李 晶: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王凤珍:负责所有实验课的药品、仪器准备工作、实验室管理,职业资格认证
徐 松: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讲教师,职业资格认证
汪 复:负责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实训指导,科研项目开发及技术咨询,培养青年教师,实训基地建设
张 帆:负责科研项目开发及技术咨询,培养青年教师,实训基地建设
李景波:负责染整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指导,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青年教师
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条件
学院拥有1600㎡的实验楼(逸夫楼)专供化工类学生实验用,现有基础化学实验室(一)、基础化学实验室(二)、基础化学实验室(三)、基础化学实验室(四)、化工单元操作实验实训室、化工工艺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染整技术实验实训室等多个实验室,满足了教师教学和科研需要及对学生技能训练需要。
我院拥有自己的校园网,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为我们的网络课程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学生利用遍布校园的网络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访问到我们的网站以到达学习课程的目的。
各教研室具备运行良好的硬件,并且计算机已经与校园网相连,能够非常方便地上网查阅所需的各种资料,能够满足教师的备课与上课需要;经常向学生推荐需要的几个网站,以方便学生使用。
我院拥有数十个多媒体教室,购置了主控机、液晶投影机、计算机、电动屏幕、摄像头、录音卡座、影碟机、调音台、音箱、调光台、换色器等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为教学提供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授课过程中即可随时链接,查询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生产现状、先进设备及各行业的发展趋势等。
教学团队的主要成果及特色
1、教学成果奖
1项成果获辽宁省第六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网络课程被评为辽宁省软件大赛优秀奖;1项成果通过了省级A级立项。
2门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被评为“院级重点专业”。团队中有多人次获得学院优秀观摩课、课堂教学优秀奖、多媒体课件、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等奖项。
2、科研成果奖
4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成果分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三项成果分获辽宁省优秀新产品一、二、三等奖,4项成果获营口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成果分获营口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3、课程建设特色
团队立足于积淀自己的特色,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化工教学平台,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实现了精品课程以“点”带“面”的整体效应;以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打造了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特色专业;以良好的实训条件为依托,加强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起到明显成效。
4、人才培养模式
团队根据营口市区及周边地区化工及染整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用为准,够用为度”为原则,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大幅度地整合教学内容,切实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素质教育体系。
团队积极探索“订单培养”模式,与我市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努力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均和中间力量,为营口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